创新鼠荒地治理“药-草”混播模式
——国家科技特派团支撑引领色达县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9月7日,甘孜州委书记沈阳在色达县克果乡吉日过娃二村“飞地”集体经济基地调研,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草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组部国家科技特派团色达团团长刘刚汇报了科技支撑色达县产业发展情况,甘孜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何飚随同调研。
近年来,色达县草原生态治理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仍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沙化地、鼠荒地等严重退化草地仍然分布较多。为了解决草原生态治理与牧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双重难题,在科技特派团指导下,色达县积极探索“牧民+专合社+企业”发展“飞地”集体经济,“本土道地中药材+牧草”组合治理严重退化草地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县种植中藏药材已达到18000多亩,其中大黄7000亩、山莨菪11000亩,贝母300亩。
色达县发展中藏药材产业一直践行以牧民为中心的思想,探索出“牧民+专合社+公司”的产业发展模式。村联合社以64个村的产业扶持资金出资,牧民提供草地、务工,公司负责技术、管理、销售。大黄基地预计生长5年每亩产量能达到800公斤,以每公斤10元销售,每亩产值可达8000元。去年,种植企业已提前向36个参与该模式的村分红500万元,每个村分红13.8万元,另外牧民还有草地流转和务工收入。除了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以前严重退化的鼠荒草地植被盖度提高了50%以上,生态功能得到持续恢复,牧草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冬季牧民可以在基地放牧牦牛,生产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色达今年实施县、乡、村、户4级打贮草基地建设,共种植县级打贮草基地2万亩,乡级打贮草基地2万亩,户营打贮草基地7千亩,新增种草面积4.7万亩。其中康勒乡万亩高产人工优质饲草基地饲用燕麦株高达170厘米,长势喜人,为色达牦牛越冬度春提供充足的优质饲草。
下一步,尤其是色达这样的高原牧区县“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