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州布拖县总人口21万人,其中彝族占97.5%。县域面积168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78.45万亩,森林覆盖率31.59%。该县属于“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地区,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素有“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彝族银饰之乡”等美称,森林草原防灭火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专访了布拖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结子非刚。
笔者:你们是如何提升全县森林草原防火意识的?
结子非刚:我县注重思想教育,坚决提高政治站位,深刻开展反思学习。围绕木里县、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惨痛教训,县“四大班子”成员带头认真检讨,深刻反思剖析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出现重大伤亡的惨痛教训,先后通过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等进行反思,带动全县各级各部门、乡(镇)、村组等开展两轮专题学习反思,做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共召开专题反思(警示)会322次,6540余人次。与此同时,组织培训教育。采取“常态化培训+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县委党校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有关知识学习培训65次,参加学习4500余人次;召开专题培训会12次、参加培训8500余人次。

笔者:你县是如何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工作的?
结子非刚:我县坚持“以防为主”,不断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宣传“十进”活动,累计悬挂、张贴宣传标语(含LED屏)200处,张贴省州县三级《防火令》《禁火令》等6万份,发放宣传册等各类宣传资料13.5万份。120个行政村利用“村村响”播放省州县三级禁火令等防火知识,20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落实“十户联保”等措施。在校开设森林草原防灭火课程10万课时、召开主题班会4万余次、黑板报3000余期、作文22625篇,组织全县师生“森林防火·从我做到”签名活动42场。播放视频警示片、宣传片等300次,开展群众宣传宣讲大会等各类宣传会议189次、覆盖18余万人。微信、微博等方式宣传300条、覆盖4余万人,发送短信18万条、覆盖18万人。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清理。聚焦“五周五缘”,在全县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林下可燃物清理和电力线路隐患排查整治。去年以来,累计清理“五周五缘”可燃物8.1万亩17万余吨;累计发现“五周五缘”隐患点144个、整改到位144个,整改完成率100%;排查重点单位286个,重点目标157个,输配电线路1200公里,排查火灾隐患157处,累计清理电力线路84.19千米;排查出林边村80个,林缘户2328户,林中人1522人,都已经全部明确了包村责任人、包户责任人。落实重点人群“一对一管控”措施1280名,开展“洒水减患”行动,洒水1368吨、11.5万亩。
三是干部全员下沉。认真落实“县不离乡、乡不离村、村不离组”要求,严格执行离乡、离县人员报备请销假制度。一般干部必须报乡(镇)、部门一把手签字审批后方可离岗,副科职以上干部必须报县委书记、县长签字审批后方可离岗,36名县级领导和2200余名县乡干部靠前一线24小时驻防。
四是加强火源管控。严格落实“卡点值守人员和巡山人员不交叉”的原则,全县113个防火检查卡点分别按照“1名部门包乡干部、1名乡(镇)干部、1名村组干部、1名辅警”的原则配备值守人员,450余名值守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利用DPS系统实时监督3604名护林员每天按时签到,全天候包片巡山。12个乡(镇)和120个村分别建立夜间巡逻队开展常态化巡逻。同时,因地制宜,组建3支60辆摩托车机动队开展宣传动员、巡山护林、洒水减患、迅速集结等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笔者:你县森林草原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如何?
结子非刚:我县坚持“防灭结合”,持续提高火灾扑救能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指挥机制。根据国家、省、州要求,启动落实森防指挥体系调整工作,明确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指挥长”,县委、县政府分管应急和林草同志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共设置指挥长12名。结合职能职责,明确具体分工,建立指挥长定期到森防指轮流值班坐班制度。启动落实森防指办转隶工作,将县林草局森防指挥部及办公室转隶到应急局,做到上下对应,高效指挥。落实独立办公地点,抽调13名精干力量推动森防指办实体化运行。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处置办法、手册)133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12个、村级120个。
二是建强基础设施。坚持全面推开、多点突破、各有侧重,以全面建成“半小时”扑火响应圈为目标,累计建成防火通道746.6公里、防火隔离带274.9公里、蓄水池112口,防火期蓄水10860立方。累计安装蓄水罐908个,防火期蓄水1816立方;建成瞭望塔5个、监控系统13套、避雷针(塔)5个、航空取水点2处、停机坪1处,改建队伍营房5000平方米、物资储备库1450平方米。
三是加强应急保障。各乡(镇)、各部门利用以水灭火装备,组织开展“以水灭火”演练和实战应急演练133场次;调动消防水车、城市洒水车、施工机具洒水车16辆和消防水泵82台,持续开展“洒水减患”264次,同步开展“五周五缘”可燃物清理;制定并落实林区施工企业“九条管理措施”,所有林区施工企业全部停工落实防灭火措施。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建成专业扑火队1支、91人,半专业扑火队12支、517人,明确村级应急综合救援队(群众扑火队)121支3087人。开展综合演练和以水灭火演练899场次、31052人次,“三联”培训2次、190人次,应急预案演练399次、11052人次,指挥人员专业培训2次、52人次。累计投入1800万元,购置消防水车24辆、水泵137台、水带88000米、风力灭火机328台、防护装备40套等防灭火装备;购置无人机2架、指挥通讯车1辆,运兵车4辆;购置发放水桶、便携式水桶、背负式水枪60900个,覆盖全县12个乡(镇)120个村,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水车、村村有水泵、户户有水桶、人人有水壶水枪”的目标。

快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