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和生态自我修复措施科学配置,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经过连续、规模、科学治理,治理区初步建成了综合防治体系,已竣工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32.56%提高到48.85%,地表水源涵养能力增强,空气得到净化,小气候得到调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积极倡导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植树造林,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公路(铁路)沿线及河渠湖库周边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矿区生态治理,不断提高城乡绿地系统质量和分布的均衡性。通过对全省宜林地、城镇、乡村、医院、校园、工厂、矿区、营区、道路、水系、庭院绿化等实施全域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增加绿色总量,共建绿色家园,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农田林网化。
关于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构建稳定的森林系统
发布时间:2016-08-04
来源:
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和生态自我修复措施科学配置,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经过连续、规模、科学治理,治理区初步建成了综合防治体系,已竣工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32.56%提高到48.85%,地表水源涵养能力增强,空气得到净化,小气候得到调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积极倡导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植树造林,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公路(铁路)沿线及河渠湖库周边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矿区生态治理,不断提高城乡绿地系统质量和分布的均衡性。通过对全省宜林地、城镇、乡村、医院、校园、工厂、矿区、营区、道路、水系、庭院绿化等实施全域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增加绿色总量,共建绿色家园,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农田林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