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阿坝州以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织密保护管理“微网格”,迸发自然保护地监管“大能量”。
织密保护管理“微网格”,完善巡护监测体系。为加强59处自然保护地的巡护监测,阿坝州开展自然保护地的网格化管理,各自然保护地通过划定巡护线路、设立监测点位、确立巡护人员,将“大片区”细分成“小网格”,使片区管护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网格巡护人员,围绕森林草原防火、地质灾害、安全生产、资源保护等工作开展日常巡护,及时掌握网格内的动态。截至目前,各自然保护地共划定巡护线路524条,累计开展日常巡护89385人次。同时,积极探索构建自然保护地“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高分卫星等创新巡护监测方式,逐步实现对自然保护地内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迹、生物多样性等的全面监管。
织密保护管理“微网格”,严格监督检查执法。扎实推进“微网实格”治理,持续深入开展“绿盾行动”等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和联合行动,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围绕滥砍滥伐、非法捕猎、违规建设等破坏行为,开展跨区域联动,多部门协作,通过自查自纠、明查暗访、“卫片”执法等工作,推动自然保护地监督执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一张网”工作格局,资源管护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各自然保护地累计开展巡护执法行动300余次,核查核实疑似图斑77个,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
织密保护管理“微网格”,加强项目准入管理。始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底线,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内非生态活动,严守生态安全边界,明确林草部门“统筹”职能,项目单位“管理”职能,属地县(市)“兜底”职能,强化项目准入、闭环整改、督查考核。做好国省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共审核上报、审核批复G0611线川汶高速、阿坝1000千伏特高压、理县上孟乡塔斯村供水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60余个。
织密保护管理“微网格”,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省的工作安排部署,阿坝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结合自然保护地实际和民生保障工作,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妥善解决边界不清、权责不明、多头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破解“九龙治水”的困境,实现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微网格”边界明确、职责清晰、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