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别名思仲、银丝树、拉丝皮等,属杜仲科,为我国特有的珍惜濒危二类保护植物。杜仲在国外被称作“中国神树”,全身是宝。树皮为贵重药材,具有壮筋骨、宜腰膝、补肝肾、降血压之功能;杜仲皮和叶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可以制成杜仲茶等保健饮料;叶、果实均含有丰富的杜仲胶,可制造电工绝缘材料、海底电缆、抗腐蚀的化工医疗器械;此外,杜仲干直,树姿优美,是优良的园艺绿化品种。杜仲一次栽植,长期受益,对于山区林农脱贫致富来说,是一种值得推广栽植的高效益经济树种。
2、苗木繁育技术以播种育苗为主。
2.1、选种
良种是培育壮苗的物质基础。采种母树应选择十五至二十年年生、树皮光滑、尚未剥过皮,生长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孤立木最好。采收后进行干藏。
2.2、种子处理
2.2.1层积催芽
播种前30-40天,将干藏的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铺于室内阴凉通风处,上盖稻草,每隔5天浇水一次,保持含水量在50﹪左右,待种子有40﹪破嘴露白时即可播种。
2.2.2温水浸种
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0℃温水中,不断搅拌冷却,再用20-3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2次水,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2.2.3化学处理
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3天,每天换一次水。3天后捞出,再放入浓度为2×10-4萘乙酸溶液中浸泡6小时,捞出后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即可。
3、造林技术措施
3.1造林地选择
杜仲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碱性(PH 5-7.5)土壤,在丘陵山地应选坡度较缓的阳坡。
3.2 整地
整地应符合GB/T15776的有关规定。不能破坏原有生物植被,在山脊、谷沟保留原生物植被。造林整地每隔100m保留10-20㎝宽生物带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物多样性。在全面整地的基础上,挖70cm×70cm×70cm大穴,穴内放入堆肥、饼肥、骨粉做基肥。
3.3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选冬、春季节均可,生产上以春季造林为主。栽植按“一提二踩三填土”方式进行,防止创伤苗根和苗颈影响苗木成活。
3.4 造林密度
杜仲造林密度取决于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乔林作业采用(2m×2m)~(2m×3m),头木作业(3m×3m)~(3m×4m),矮林作业(1.5m×2m)~(2m×2m)。
3.5 混交造林
为充分合理利用林地,在造林初期的1~3年内可套种豆类作物或绿地或药材,最优可套种茶叶,利用杜仲为茶叶庇荫,这样可以防止杂草生长,保持水土流失。套种的作物需与杜仲保持50cm的距离。
(杜仲树皮)
(杜仲种子)
(杜仲种子)
(杜仲林分)
(杜仲苗木基地)
请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