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中国最美湿地保护建设的建议》(第457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甘孜州近年来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开展情况
甘孜州位于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全省最大的湿地面积和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西高原生态保护,在甘孜州开展了大量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甘孜州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18个、湿地公园17个,自然保护地数量全省最多,长沙贡玛已成为国际重要湿地。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海子山、长沙贡玛、察青松多等重点湿地先后完成保护区基础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湿地恢复工程,2019年理塘县将启动海子山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央投入4500万元;白玉拉拢措、巴塘姊妹湖、炉霍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在中央财政湿地补助资金的支持下开展了湿地恢复,购置了监测设备,聘请了湿地管护员。三是开展省级湿地生态补偿试点。2015年省级湿地补偿试点工作首先在理塘县开展,2017年将稻城县也纳入补偿范围,内容包括退牧还湿补偿、湿地管护补助两个部分。退牧还湿补偿是指对因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对草场承包经营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的经济补偿,补偿范围主要是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区域范围内的草场,补偿标准是25元/亩;湿地管护补助是指对天然沼泽湿地、湖泊湿地范围内履行湿地管护责任的农牧民、村组集体给予的管护劳务补助,补助标准是4元/亩。四是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开展一系列工作。湿地和草原交叉重叠、密不可分,退牧还草、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系列政策都对湿地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二、石渠、德格、甘孜、色达4县湿地保护建设
(一)关于将4县纳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全省森林湿地草原生态屏障重点县
甘孜州全域均已纳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修订)》。2019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为先导,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政策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统筹推进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探索走出一条适合高原藏区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建设上提出了加强国土空间管控、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创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七大举措。在重点生态工程举措中提出推进川西藏区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和以石渠为重点的“中国最美高原湿地”建设。甘孜县已纳入全省森林湿地草原生态屏障重点县名单,目前没有新增重点县的打算,但考虑到甘孜州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重视程度等同于生态屏障重点区域。
(二)关于建立雅砻江源头高寒湿地生态保护试验区
我局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投入以扩大湿地生态补偿范围,同时加强同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沟通,持续推进高寒湿地生态保护。在近些年来的高原湿地保护与恢复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农牧民短期难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大部分居民对退牧还湿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需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教育,同时找到替代生计;二是补偿标准争议较大,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不同牧场的质量、不同农牧民的期望值都存在差异,很难做到让相关利益方都满意;三是缺乏专门的执行团队,甘孜州各县都没有设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缺乏,必须加强机构能力建设,适当购买技术服务。至于移民搬迁,受限于牧民传统生活习惯、省内社会经济形势,实施难度较大,可考虑在时机成熟时进行试点。
(三)关于将石渠等4县纳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范围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将对湿地进行调查确权,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也会同中国科学院及科技部门进行沟通,看能够将石渠等川西高原部门地区纳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范围。
非常感谢您为甘孜州湿地保护建设所提出的建议,也恳请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工作,同时谏言甘孜州委、政府加强湿地保护机构能力建设,加强湿地立法和保护规划。
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林业和草原局
2019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