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尔康市林业和草原局接州特警支队电话,称其在驻地内飞入一只不知名幼鸟,该鸟长着细长的黄喙,黄腿,黄脚掌,长得很讨喜,十分少见,可能是珍稀鸟类。该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前往进行鉴定与收容。
经确认,该幼鸟系黄苇鳽,已分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和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黄苇鳽(学名:Ixobrychus sinensis)别名:黄斑苇鳽,是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涉禽。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黄苇鳽在中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南地区曾经是相当常见的夏候鸟。20世纪80年代初在不同大小的苇塘中几乎都能遇到相当数量的黄苇鳽,但近几十年来(1985—2010年)种群数量已有明显减少,在马尔康地区也尚属首次发现该物种。
虽未发现这只黄苇鳽有外伤,但结合其年龄尚小,不具备野外放生条件,马尔康市林草局决定经有关专家鉴定是否有野外放生条件决定其归属。
近年来,马尔康市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境内金钱豹,白尾海雕等国家珍稀和易危保护野生动物出现在公众视野越来越多,成为展现区域生态良好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