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地处川滇生物多样性中心,水系发达,分布川陕哲罗鲑、四川鮡和重口裂腹鱼(雅鱼)等大量珍稀鱼类。为保护宝贵的鱼类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1999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宝兴河、天全河、周公河三大珍稀鱼类保护区。近年来,雅安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针对雅安市所辖珍稀鱼类保护区存在问题,持续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保护区岸线生态环境修复、“十年禁渔”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出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强化水域环境保护,还保护区一湾“清静”。雅安市珍稀鱼类保护区河道长(329.61公里),面积大(4890.12公顷),水域环境复杂多变。为有效管理保护区,全市珍稀鱼类保护区编制了规划,依功能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实行严管。天全河落实了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拯救行动,强化涉水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宝兴县编制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与涉及的5家小水电签订了水生态补偿协议,与华能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建立鱼类救护中心,开展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救护救治等。
落实“十年禁捕”政策,还珍稀鱼类一片“乐园”。唐·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保护区鱼种多达78个种,其中不乏特有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雅鱼在保护区就有分布。针对近年来非法捕捞、过度渔猎带来的问题,雅安市认真落实“十年禁渔”政策,成立禁捕工作领导小组,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行为。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2016年开始在天全河、周公河投资200余万元安装在线监控系统20套。宝兴河整合资金65万元,完成3个监控点位1个视频中控室建设布控,结合“河长制”落实5名渔政协助巡护员,对保护区实行网格化管理。
推进小水电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还保护区一片“净土”。结合中央生态环境问题督察全面清理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内的小水电,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小水电和“批建不符”的小水电全部退出,撤除大坝。2016年以来累计退出小水电10个,整改保留的小水电编制了生态流量“一站一策”台账,落实下泄生态流量要求。对保护区内违建和河岸50米范围内砂石堆场及砂石加工企业全面排查,实行台账管理,依法查处违建和违法倾倒废渣的行为,并恢复植被。
坚持巡查宣传,创社会与保护区一场“和谐”。一是重点巡查保护区否存在违法捕捞、违法狩猎、违法建设、环境污染等行为,对发现的违法案件立即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天全县巡查每周不少于4次,2020年巡查200余次。2021年雨城区政府统筹安排,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采取联合执法联动机制。二是宣传手段多样化。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国放鱼日”宣传法律法规,推送公益短信;在保护区重点水域设立禁捕公益广告,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