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生态文明建设
广安市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发布日期:2016-03-28 来源:广安市林业局 作者:  李海 贾红伟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广安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2%,林业总产值达66亿元,实现了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全市按照“森林广安筑幸福家园,小平故里品生态文化”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理念,狠抓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和种苗基地“五大工程”,全市城乡绿化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生态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广安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累计营林造林217.9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58.6万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9.9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达到30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870万立方米。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紧紧围绕“产业增效、林农增收”,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升林业产业惠民富农能力,走出了一条“以绿兴业、兴绿致富”的新路子。全市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0余万亩,其中木竹原料林78.6万亩、特色经济林12.4万亩、苗木花卉基地1万亩,其他8万亩。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禽、林畜、林药、林油、林菌等林下种养殖业,切实提高林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力,实现绿色增长,探索发展林下经济9.3万亩,促进林农每人每年增收410元。以邓小平故里纪念园、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嘉陵江和渠江湿地公园、村镇绿化为载体,着力打造森林、湿地、乡村三大生态旅游品牌,发展庭院绿色经济,打造森林康养和休养度假基地。全市共建立森林人家(林家乐)210家、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村91个、休闲集镇27个,实现年接待游客780余万人次,森林生态旅游收入超过14亿元。
  三是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培育工程。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造林,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实施天保工程建设7.2万亩,切实管护公益林134.7万亩。开展陡坡耕地治理,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实施以大江大河两岸、湖库周边和华蓥山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洁净水”行动人工造林16万亩。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力度,进一步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启动了白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巩固扩建了广安护安和武胜龙女湖省级湿地公园,积极打造了西溪河、岳池东湖和玉屏湖等湿地公园,全市湿地面积扩大到20万亩。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大了典型生态系统、物种、景观和基因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力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放(回)归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成功引入“云涛”“阳花”2只大熊猫。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工程。严格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生态红线,确保全市森林面积不低于260万亩,湿地面积不少于20万亩。
  四是不断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民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林业专合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20个,引进达江木业、和诚林业、大川木门等龙头企业9户,林业专合组织数量已达125户,累计注册资金3.82亿元,经营林地面积43.31万亩,带动林农达7.04万户。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累计确权颁证数量达70万本,完善林改档案166卷,林权抵押林地面积6.4万亩,抵押林权评估价值7.2亿元,银行放贷金额7500余万元,有力地盘活了全市森林资源,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全市林业经济不断壮大。
 

当前位置:
广安市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发布时间:2016-03-28 来源:广安市林业局

  近年来,广安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2%,林业总产值达66亿元,实现了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全市按照“森林广安筑幸福家园,小平故里品生态文化”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理念,狠抓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和种苗基地“五大工程”,全市城乡绿化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生态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广安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累计营林造林217.9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58.6万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9.9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达到30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870万立方米。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紧紧围绕“产业增效、林农增收”,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升林业产业惠民富农能力,走出了一条“以绿兴业、兴绿致富”的新路子。全市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0余万亩,其中木竹原料林78.6万亩、特色经济林12.4万亩、苗木花卉基地1万亩,其他8万亩。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禽、林畜、林药、林油、林菌等林下种养殖业,切实提高林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力,实现绿色增长,探索发展林下经济9.3万亩,促进林农每人每年增收410元。以邓小平故里纪念园、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嘉陵江和渠江湿地公园、村镇绿化为载体,着力打造森林、湿地、乡村三大生态旅游品牌,发展庭院绿色经济,打造森林康养和休养度假基地。全市共建立森林人家(林家乐)210家、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村91个、休闲集镇27个,实现年接待游客780余万人次,森林生态旅游收入超过14亿元。
  三是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培育工程。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造林,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实施天保工程建设7.2万亩,切实管护公益林134.7万亩。开展陡坡耕地治理,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实施以大江大河两岸、湖库周边和华蓥山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洁净水”行动人工造林16万亩。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力度,进一步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启动了白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巩固扩建了广安护安和武胜龙女湖省级湿地公园,积极打造了西溪河、岳池东湖和玉屏湖等湿地公园,全市湿地面积扩大到20万亩。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大了典型生态系统、物种、景观和基因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力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放(回)归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成功引入“云涛”“阳花”2只大熊猫。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工程。严格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生态红线,确保全市森林面积不低于260万亩,湿地面积不少于20万亩。
  四是不断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民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林业专合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20个,引进达江木业、和诚林业、大川木门等龙头企业9户,林业专合组织数量已达125户,累计注册资金3.82亿元,经营林地面积43.31万亩,带动林农达7.04万户。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累计确权颁证数量达70万本,完善林改档案166卷,林权抵押林地面积6.4万亩,抵押林权评估价值7.2亿元,银行放贷金额7500余万元,有力地盘活了全市森林资源,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全市林业经济不断壮大。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 承办单位: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澳门金沙娱乐城 正规博彩平台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12bet官方网站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业局 吉林省能源局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通化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