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字竹象虫
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davidis (Fabricius)属鞘翅目,象甲科,鸟喙象属。
为害情况
为害毛竹、红壳竹、刚竹、哺鸡竹、篌竹、雷竹、高节竹等竹种。成虫取食笋肉为补充营养,将笋啄成很多小孔。幼虫取食笋肉,开始在产卵穴中取食,后逐渐将卵穴扩大变成为害的孔洞,后期幼虫在竹笋小枝上取食,将竹笋小枝咬断。被害竹虫孔累累,竹节节间变形,竹材僵硬,断头折梢。严重受害地区竹笋被害率高达95%以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棱形,雌虫体长14.5-21.8mm,雄虫体长12.4-19.6mm,雌虫细长光滑,雄虫粗短有刺状突起。头黑色,触角黑色,前胸背板有1字形黑斑,每鞘翅中各有2个黑斑,肩角及内缘外角黑色,后翅赤褐色。
[卵]长椭圆形,长径3.0-3.09mm,短径1.0-1.07mm,白色不透明,孵化前卵的一端半透明。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体柔软透明,体长约3.0mm,老熟幼虫20.7-24.8mm,米黄色、头赤褐色,口器黑色,体多皱折,尾部有深黄色突起。
[蛹]体长约20.0mm左右,淡黄色,臀棘硬而突出。
[土茧]茧长23.5-27.mm,泥质长椭圆形,外壁粗糙,内壁光滑。
发生规律
1年1代,在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为2年1代,以成虫在地下8-15cm深的土室中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成虫陆续出土,交尾产卵,6月上中旬终见越冬成虫。成虫出土后,即可上笋取食笋肉补充营养,可多次交尾产卵。卵产于笋的中上部,每个节可产2-5粒,经3-5天卵孵化。幼虫5龄,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咬破笋箨陆续坠地入土结茧化蛹,7月下旬羽化成虫进入越冬。出土成虫于日出露干后方可活动,有假死性,成虫出土也有明显的物候现象,与寄主出笋的迟早直接相关。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秋冬两季对竹林进行劈山松土,直接破坏竹象虫土室,可降低越冬虫口,减轻竹象虫危害。
2、人工捕杀,根据竹象虫有假死性,小面积发生时,在每天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捕捉杀死,或推广生态诱捕防控技术。
3、竹腔注射,即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按新竹胸径大小,每株注射1:2-1:5浓度的1-2毫升药液。
4、对养竹的笋和观赏竹笋在幼虫孵化和成虫羽化初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8%绿色威雷150-200倍液在竹笋上喷雾,可有效控制该虫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