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华竹毒蛾
华竹毒蛾PantahaSinica Moore属鳞翅目毒蛾科竹毒蛾属。
为害情况
为害毛竹、早竹、刚竹、淡竹、桂竹、哺鸡竹、红壳竹、水竹等竹种。幼虫取食竹叶在大虫口时可将竹叶食尽,被害竹可枯死,出笋量下降,竹材质量降低。幼虫体被毒毛,触及人皮肤会引起红肿痒痛。
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分3型(雄虫冬型、夏型,雌虫型)。雌虫体长12-16 mm,翅展35-39 mm。雌虫体翅灰白,前翅略带黄色,在翅中脉间有4个黑斑;冬型雄成虫前翅缘半部、外线到端线部分黑色或灰黑色,余为白色;夏型雄成虫体比冬型雄成虫略小,体翅全黑色,翅脉棕色。
[卵]略呈扁圆形,直径约0.9mm,高约0.8mm,灰白色,顶部较平,中央略凹陷。
[幼虫]体长19-31 mm,暗黄褐色,前胸两侧毛瘤突出,各着生1束黑色长毛,第1-4腹节背面着生棕红色刷状毛。[蛹]长11-19 mm,橙黄色,触角宽大。
[茧]长18-23 mm,梭形,丝质灰黄或灰褐色。
发生规律
1年3代,以蛹于薄茧中越冬。各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5月下旬、6月中旬到8月上旬、8月中旬到9月下旬。各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7月中旬、7月上旬到9月上旬、9月中旬到12上旬。
成虫羽化在下午或傍晚较多,当晚可交尾,次日产卵。卵产于竹杆中下部,以距地面高1米左右处产卵最多,呈单行排列。卵孵化后爬到竹上取食,1、2龄有吐丝下垂迁移习性,3龄起幼虫有受惊坠地习性。
第2代幼虫在夏天有下地避暑,第3代幼虫在秋冬季有下地避寒的习性。茧(包括越冬茧蛹)结在叶上外,多结于竹杆中下部杆壁上、基部笋箨中或石头、枯枝落叶下。此虫多发生在山谷、山洼的竹林中。天敌有黑卵峰、绒茧蜂、内茧蜂、赤眼蜂等。
防治方法
1、用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降低虫口。
2、利用第2-3代幼虫发生期具有避署、避寒的习性,在竹杆中下部适时用8%绿色威雷150-200倍液喷雾竹杆1圈,形成1.5米宽的毒环,杀死下竹的华竹毒蛾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