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是成都平原森林城市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资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6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全域绿化,实施城市、集镇、农村“三位一体”全域绿化,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夯实美丽繁荣怡然资阳建设生态本底。截至2017年底,全市完成营造林28.5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8%。
培植细胞身边增绿,推进森林城市创建
坚持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为主线,全面实施城市森林、城市森林屏障、新农村森林、骨干通道森林、主要水系森林、森林文化“六大森林工程”。截至2017年底,资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03%,绿化覆盖率达37.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6平方米。
一是开展保留山体绿化,建设城市绿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确定城区永久保留山体98座,列入2018年立法计划。坚持统筹推进、分类实施,规划公园建设类保留山体28座,开工建设天台山等城市山体公园3座,完成绿道建设14座,基本实现应绿尽绿、宜绿尽绿。实行“包绿化、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责任制,雁江区负责沱东片区27座保留山体绿化,市级部门(单位)负责沱西片区43座保留山体绿化。坚持乔灌花草结合、常绿落叶并重,统筹兼顾景观性和功能性,实施灌木林改造3729亩,开展抚育巩固11711亩,完成新造林5572亩,打造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景观效果。
二是加强身边造林增绿,提升城市品质。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主题,强化城市绿地修复,推进绿化树种向彩化、香化、美化、净化树种升级,提质娇子大道、天童大道、柠都大道等城市出入通道、快速通道、主次干道两侧景观31公里,打造筏清路、育才路、学苑路等绿化景观节点10个。实施“增绿扮靓”工程,开工建设天台山公园、康乐公园、白沙坝郊野公园、沱江生态修复等项目7个,推进街头巷尾“精品小公园”建设,美化九曲河、沱江城区段滨水岸线,凤岭公园、字库山公园开园迎宾,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正加快形成。采取破墙透绿、见缝插绿、腾地增绿等措施,深化绿化进机关、学校、医院、小区、企业、部队“六进”活动,创建园林式小区或绿化模范单位125个,积极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环境正逐步形成。
三是修复绿地生态细胞,增强承载能力。坚持谁损坏、谁治理,实施最严格的工程治理,开展裸露山体植被修复,实施城区闲置空地补绿,绿化治理幸福大道等主干道两侧裸露山体21处、15.6万平方米。修复城际周边自然生态,开工建设金竹湾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城周森林屏障1.3万亩。
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推进水系通道绿化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全面开展通道绿化,积极构建“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的景观效果。
一是优美水景塑造城市品质。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策划包装和生成项目293个,计划总投资900亿元,实施引水润资、治水护民、净水提质、美水优景、拥水兴业五大策略,建设全域“两流域三渠系十五湖”和中心城区“一江九水五湖八湿地”生态和谐水网体系,着力打造“水清景美·怡然资阳”。连水环城打造水体景观巩固扩大九曲河综合整治成果,推进岸线、道路、绿带连通,打造“九曲玉带”景观。美化沱江城区段滨水岸线,塑富有韵律的城市滨水天际线,营造多功能滨水空间,打造美丽生态“十里江岸”。建设资阳雁城湖、安岳城西湖、乐至盐湖等人工湖泊,提质资阳雁南湖等现有湖泊,打造城市生态绿心。依水生景建设生态湿地,提质扩面九曲河湿地公园,新建资阳雁栖湖、雁江苌弘湖、安岳滴水湖、乐至玉龙湖等湿地公园,打造亲水平台,增强城市灵性。
二是水系建绿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突出岸绿、水青、景美,打造沿江沿河生态廊道134.95公里,开展重要水源库区绿化1.5万亩,加强老鹰水库、朝阳水库、蟠龙湖等重要水源集雨区植树造林,建成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涵养林地43处,山水田园秀美风光初步呈现。
三是提质扩绿建设成资森林走廊。坚持一路一景、乔灌花草结合、常绿落叶并重,绿化美化旅游通道、渝蓉高速、遂资眉高速、成渝高速等互联互通骨干通道162公里,加宽增密、景观绿化改造G321、G319、G318、G247等国省干道117公里,开展资资路等县乡道绿化317公里,打造重要节点景观12处。同步规划、同步绿化新建(含在建)公路通道,做到公路建通一段、绿化成林一段,打造绿色景观廊道。
创新机制引领带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坚持产绿相融、产业兴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绿色银行”,实现既建风景林、又建致富林。
一是打造科技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深化院县合作,提质打造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园,成功创建西南首个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组建林业生物技术组培中心,实施“桢楠良繁体系”等科研课题21项,开展木本油料等良种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选育示范无刺花椒等优良品种45个,播种加拿利海枣等优质种苗1000万株。采取“机构研发、企业示范、农户种植”模式,就地推广科研成果,建成油橄榄等示范基地8个,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木本油料林等30万亩,年人均增收3500余元。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强化农民、村集体组织、社会资本、政府利益联结,实现农民变股民的身份转换。坚持一三互动、林旅结合,推进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大力发展康养服务,着力打造“康养、静心”的养生圣地。同时,安岳县成功创建全省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累计建成重点培育省级园区2个、现代林业产业基地65.8万亩。
二是见缝插绿添彩,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百镇”绿化靓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开展出入通道、小区(庭院)绿化,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亲切宜人的绿化空间,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乡镇6个、省级森林小镇2个。实施乡村绿化提升工程,推进乡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绿化、香化、彩化、美化,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美化示范村79个。坚持既要叶子也要果子,既要林子也要票子,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扶贫,发展柠檬、蜜柑、核桃、花椒等扶贫产业林6.6万亩,开展扶贫村林地综合利用示范2.5万亩,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举办雁江蓝莓采摘节、安岳柠檬花(果)节、乐至福乐沟梨花节等生态节会活动,加快建设“佛山橘海”“魅力柠海”“五彩林乡”等乡村旅游公园,评定星级“森林人家”35个,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宝森农林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注重保护大树古树、风景林,传承乡村自然生态景观风貌,新建森林科普知识宣传基地3处。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民参与。创新尽责机制,丰富义务植树形式,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新增义务植树基地7处,年均栽植樱花、桂花等苗木300万株,营造巾帼林、青年林等纪念林30处。创新投入机制,结合利用国家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调动金融资本投资参与绿化全市行动,引领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深入开展。创新用地机制,坚持绿化美化与土地开发同步推进,以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土地价值,实现以土地换绿化、以绿化引资本、以资本促绿化的良性循环。坚持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相结合,组织开展“我为绿化全市植棵树”公益宣传活动,开展“十大名木古树评选”等群众参与式、体验式活动,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美丽怡然资阳新格局。
资阳市是成都平原森林城市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资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6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全域绿化,实施城市、集镇、农村“三位一体”全域绿化,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夯实美丽繁荣怡然资阳建设生态本底。截至2017年底,全市完成营造林28.5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8%。
培植细胞身边增绿,推进森林城市创建
坚持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为主线,全面实施城市森林、城市森林屏障、新农村森林、骨干通道森林、主要水系森林、森林文化“六大森林工程”。截至2017年底,资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03%,绿化覆盖率达37.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6平方米。
一是开展保留山体绿化,建设城市绿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确定城区永久保留山体98座,列入2018年立法计划。坚持统筹推进、分类实施,规划公园建设类保留山体28座,开工建设天台山等城市山体公园3座,完成绿道建设14座,基本实现应绿尽绿、宜绿尽绿。实行“包绿化、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责任制,雁江区负责沱东片区27座保留山体绿化,市级部门(单位)负责沱西片区43座保留山体绿化。坚持乔灌花草结合、常绿落叶并重,统筹兼顾景观性和功能性,实施灌木林改造3729亩,开展抚育巩固11711亩,完成新造林5572亩,打造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景观效果。
二是加强身边造林增绿,提升城市品质。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主题,强化城市绿地修复,推进绿化树种向彩化、香化、美化、净化树种升级,提质娇子大道、天童大道、柠都大道等城市出入通道、快速通道、主次干道两侧景观31公里,打造筏清路、育才路、学苑路等绿化景观节点10个。实施“增绿扮靓”工程,开工建设天台山公园、康乐公园、白沙坝郊野公园、沱江生态修复等项目7个,推进街头巷尾“精品小公园”建设,美化九曲河、沱江城区段滨水岸线,凤岭公园、字库山公园开园迎宾,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正加快形成。采取破墙透绿、见缝插绿、腾地增绿等措施,深化绿化进机关、学校、医院、小区、企业、部队“六进”活动,创建园林式小区或绿化模范单位125个,积极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环境正逐步形成。
三是修复绿地生态细胞,增强承载能力。坚持谁损坏、谁治理,实施最严格的工程治理,开展裸露山体植被修复,实施城区闲置空地补绿,绿化治理幸福大道等主干道两侧裸露山体21处、15.6万平方米。修复城际周边自然生态,开工建设金竹湾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城周森林屏障1.3万亩。
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推进水系通道绿化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全面开展通道绿化,积极构建“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的景观效果。
一是优美水景塑造城市品质。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策划包装和生成项目293个,计划总投资900亿元,实施引水润资、治水护民、净水提质、美水优景、拥水兴业五大策略,建设全域“两流域三渠系十五湖”和中心城区“一江九水五湖八湿地”生态和谐水网体系,着力打造“水清景美·怡然资阳”。连水环城打造水体景观巩固扩大九曲河综合整治成果,推进岸线、道路、绿带连通,打造“九曲玉带”景观。美化沱江城区段滨水岸线,塑富有韵律的城市滨水天际线,营造多功能滨水空间,打造美丽生态“十里江岸”。建设资阳雁城湖、安岳城西湖、乐至盐湖等人工湖泊,提质资阳雁南湖等现有湖泊,打造城市生态绿心。依水生景建设生态湿地,提质扩面九曲河湿地公园,新建资阳雁栖湖、雁江苌弘湖、安岳滴水湖、乐至玉龙湖等湿地公园,打造亲水平台,增强城市灵性。
二是水系建绿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突出岸绿、水青、景美,打造沿江沿河生态廊道134.95公里,开展重要水源库区绿化1.5万亩,加强老鹰水库、朝阳水库、蟠龙湖等重要水源集雨区植树造林,建成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涵养林地43处,山水田园秀美风光初步呈现。
三是提质扩绿建设成资森林走廊。坚持一路一景、乔灌花草结合、常绿落叶并重,绿化美化旅游通道、渝蓉高速、遂资眉高速、成渝高速等互联互通骨干通道162公里,加宽增密、景观绿化改造G321、G319、G318、G247等国省干道117公里,开展资资路等县乡道绿化317公里,打造重要节点景观12处。同步规划、同步绿化新建(含在建)公路通道,做到公路建通一段、绿化成林一段,打造绿色景观廊道。
创新机制引领带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坚持产绿相融、产业兴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绿色银行”,实现既建风景林、又建致富林。
一是打造科技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深化院县合作,提质打造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园,成功创建西南首个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组建林业生物技术组培中心,实施“桢楠良繁体系”等科研课题21项,开展木本油料等良种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选育示范无刺花椒等优良品种45个,播种加拿利海枣等优质种苗1000万株。采取“机构研发、企业示范、农户种植”模式,就地推广科研成果,建成油橄榄等示范基地8个,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木本油料林等30万亩,年人均增收3500余元。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强化农民、村集体组织、社会资本、政府利益联结,实现农民变股民的身份转换。坚持一三互动、林旅结合,推进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大力发展康养服务,着力打造“康养、静心”的养生圣地。同时,安岳县成功创建全省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累计建成重点培育省级园区2个、现代林业产业基地65.8万亩。
二是见缝插绿添彩,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百镇”绿化靓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开展出入通道、小区(庭院)绿化,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亲切宜人的绿化空间,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乡镇6个、省级森林小镇2个。实施乡村绿化提升工程,推进乡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绿化、香化、彩化、美化,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美化示范村79个。坚持既要叶子也要果子,既要林子也要票子,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扶贫,发展柠檬、蜜柑、核桃、花椒等扶贫产业林6.6万亩,开展扶贫村林地综合利用示范2.5万亩,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举办雁江蓝莓采摘节、安岳柠檬花(果)节、乐至福乐沟梨花节等生态节会活动,加快建设“佛山橘海”“魅力柠海”“五彩林乡”等乡村旅游公园,评定星级“森林人家”35个,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宝森农林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注重保护大树古树、风景林,传承乡村自然生态景观风貌,新建森林科普知识宣传基地3处。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民参与。创新尽责机制,丰富义务植树形式,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新增义务植树基地7处,年均栽植樱花、桂花等苗木300万株,营造巾帼林、青年林等纪念林30处。创新投入机制,结合利用国家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调动金融资本投资参与绿化全市行动,引领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深入开展。创新用地机制,坚持绿化美化与土地开发同步推进,以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土地价值,实现以土地换绿化、以绿化引资本、以资本促绿化的良性循环。坚持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相结合,组织开展“我为绿化全市植棵树”公益宣传活动,开展“十大名木古树评选”等群众参与式、体验式活动,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美丽怡然资阳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