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立地类型的合理划分和立地质量的精准评价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森林管理精细化的基础。然而目前在立地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研究方面存在区域性标准不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需结合区域特征开展进一步探索。
基于此,省林科院生态所研究团队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云杉人工林开展了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研究发现: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内现有云杉人工林主要分布于阳坡半阳坡的中土层(41-80cm)高海拔(3200-4200m)地区,其立地类型共有13类。立地质量以“良”和“中”为主,仍有提升潜力,优质立地主要位于阳坡或半阳坡的薄土层(≤40cm)中海拔(2400-3200m)区域。针对不同等级林地,提出Ⅱ级林地应培育水源涵养林并兼顾碳汇功能,Ⅲ级林地以培育水土保持林为主。该研究为川西山地云杉人工林的健康经营与质量提升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该研究成果以《川西云杉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为例》发表于《山地学报》2024年第6期,省林科院李旭华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冯秋红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林草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3LCTD0108、2024LCTD0103)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