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省退耕中心先后派出9批次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深入21个市(州)27个重点县(市、区)56个乡镇120多个村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看现场、访谈退耕农户、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深度调研。
调研发现,我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保存面积减少。部分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在“国土三调”中将部分退耕还林地调查为耕地(含基本农田)和园地,“三区三线”又未将纳入耕地管理的退耕还林地调出耕地管理。二是退耕还林地普遍经济效益低下。前一轮退耕还生态林比重高(超过九成)没有经济收益,部分经果林经营管理粗放以及存在市场不稳定风险。三是管护管理弱化。机构改革以后,市、县、乡三级林业干部队伍普遍弱化且不稳定;由于退耕还林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农户管护积极性直线下降。
调研组总结了天全县国营林场流转退耕还林地,利用储备林建设项目支持低质低效退耕还林改造升级经验;剖析了昭觉县解放沟村在退耕还林地种植滇黄精和西洋参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等。
针对我省巩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在充分研判退耕还林形势和耕地保护大势、结合我省实际基础上,我局研究提出五条应对风险挑战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二是综合施策,保存退耕还林面积;三是提质增效,盘活存量资源;四是多方参与,发展林业产业;五是加强宣传,强化管理管护。
下一步,省退耕中心将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个三”的林草工作总体思路,按照“两业并举、双轮驱动”的战略举措,攻坚克难、善作善为,充分利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储备林建设、油茶产业发展等契机,推广天全、照觉等地优良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开展退耕还林地提质增效,助农增收,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