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省林科院生态所副研究员(博士)陈玉龙带领的项目组突破了冬虫夏草子实体在平原地区的高密度培育技术。
2021年,项目组突破了冬虫夏草子实体的高密度室内栽培技术,栽培周期5-7个月,每平方米子实体年产量达8万条,培育的子实体颜色和长度均可控制,外观和野生冬虫夏草无差别。自1983年沈南英教授首次培养出冬虫夏草子实体以来,项目组是首次将冬虫夏草子实体达到了产业化规模培育的水平。该研究成果培育的冬虫夏草子实体具有成本低、生长快、产量大等优点。
培育的冬虫夏草子实体没有野生冬虫夏草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缺点,可以直接常温生服,从而实现最大效率的资源利用。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子实体规模化培养技术体系项目,于2021年12月在首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上列为重点省级推荐项目。2022年2月冬虫夏草子实体培育成功并公布后,受到《食药用菌杂志》、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微生物学会、中国食用菌协会、川观新闻、腾讯媒体、网易新闻、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人民日报等专业协会和媒体的专版报道。
近期,陈玉龙关于冬虫夏草的研究成果在人民日报报道。
陈玉龙告诉记者,虫体只为真菌提供营养,在冬虫夏草最后生长阶段,虫体的全部营养会集中供应至子实体,让冬虫夏草开花结果繁育后代。而虫体上长出的草头就是冬虫夏草的子实体,具有冬虫夏草的独特药效。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冬虫夏草子实体有效成分指标高出全草3倍以上,是虫体的4—6倍。该项目社会反应良好,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