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孜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认真践行“两山”理念 ,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安全、生态惠民、生态活力上奋勇担当,全力推动林长制从“建机制”向“见实效”转变,形成“五绿”并进良好态势。
一是聚焦“护绿”,筑牢生态根基。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基本草原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常年有效管护森林资源9706.61万亩、天然草地8380.75万亩、湿地912.45万亩。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全面建立野外用火举报奖励机制,“四不两直”进行防火督查325次,开展“六进”活动3215场次,排查整改火灾风险隐患1532处,在全省率先组建村级打防一体快反小队。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33处。
二是聚焦“增绿”,提升生态质量。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50.72万亩、防沙治沙23.63万亩、退化草原治理163.14万亩,义务植树207.21万株,建设生态景观廊道104公里,实施草原鼠虫害防治485万亩,建成乡土草种基地3000亩、草原鼠害综合治理示范区500亩。森林面积、森林蓄积连续9年“双增长”,全州森林覆盖率达35.3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58%。
三是聚焦“管绿”,落实生态安全。不断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设立一长两员27071人,巡林15.8万余次,开展督查9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33个。依托“林长+”协作机制,建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警示教育基地”,探索“林长+警长+检察长+技术员+古树名木”新模式。扎实开展毁林毁草、绿盾行动、野生动植物保护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0件。
四是聚焦“用绿”,实现生态惠民。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向金山银山“高价值”转化。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林下种植1.9万亩、养殖1.69万头(只),采集野生菌6088吨,实现产值7.56亿元。实施核桃低效林基地改造0.85万亩,获批州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林特产品有机认证3个、省级森林乡镇及森林人家4个,生态旅游直接收入17亿余元。
五是聚焦“活绿”,激发生态潜力。以林长制统领保护地规划、储备林建设、林业碳汇等工作有机结合,获批自然保护地总规6个、储备林建设方案2个,高效推进甘孜州首个乔木树种含碳率研究,引进社会资本2000万元实施碳中和林项目4500亩。持续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州森工集团实现挂牌运营,进一步盘活了林草资源资产,提升了森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林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