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然教育在国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遂宁市立足自身实际,遵循国、省要求,通过五项举措,“全链条”完善自然教育体系。
一是科学规范引导,开发课程教材。市林业局联合团市委、教育局、生态环境局、自规局、妇联等部门持续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扎实推进“三位一体”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中小学生自然体验、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结合遂宁自然禀赋、生态环境、历史人文,探索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融合发展,已完成小学1至3年级自然教育教材开发编写。
二是开展本底调查,充实师资队伍。参照《十大网络赌博网站排行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标准》,制定适合遂宁发展的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准则;通过组建遂宁市自然教育联盟,发挥自然教育专家顾问引领作用;定期举办自然教育讲解大赛,注重师资的全域培养与多点结合,开展自然教育讲师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培训等工作,将自然教育融入中小学校外活动与研学计划。
三是产学研教融合,建好教育基地。结合遂宁实际情况,研究起草《遂宁市自然教育管理办法(暂行)》,充分结合成渝地区城市与自然关系,创新开展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科普活动,着力打造自然教育示范校园、自然教育馆,全面掌握适合开展自然教育的自然保护地、社会场所和学校,形成《遂宁市自然教育基地目录》,推动遂宁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是创新教育理念,打造精品路线。依托野保协会大学生会员,成立“农村儿童自然教育”志愿服务队,谋划开展“共享自然游戏”普及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培养了儿童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和专注力,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绿色的种子,特别是通过游戏活动,突出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引导其观察绿色,保护视力。自然教育实践将教育和大自然有机融合,林业部门结合自然教育实践,制定自然教育精品路线3条,包括自然观察、自然教育走廊、森林体验、赏花、观鸟、观景等。
五是建立全新体系,打造独特模式。“自然教育”支教新模式旨在帮助农村小学开发自身教育特色和优势,将丰富自然资源融入教育过程,满足学生喜欢自然、喜欢探究的天性,把农村孩子从过多的识字、算数、学拼音等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孩子走进自然,强身健体、快乐成长、激发活力。同时,着重开发农村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挖掘农村幼儿园当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亲自然特色课程,打造农村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