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德阳市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推动健全综合治理体系,压紧压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主体责任,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在充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上,印发实施《德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绵竹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划定生态修复分区和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为全市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供了指引,推动构建“两山两区两水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按照要求和省下达任务,计划在旌阳区和罗江区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0.50亩,今年已完成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65.05亩。
持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建立“一树一档”,将全市古树名木纳入全省古树名木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全市现有的古树名木共1829株,其中一级古树19株、名木1株,现已全部完成挂牌保护。实行“一树一策”,对濒危古树开展抢救复壮。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树、绵竹市三溪寺桂花树抢救复壮工程成功经验获全省表扬并推广。注重活动引领,全民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今年5月,在什邡市举办了德阳市关注森林·保护古树名木暨千名政协委员环保行活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全市坚持生态与产业建设并重,初步形成了木制原料、水果、花卉、林下中药材、林下养殖为主的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市发展林下经济林地总面积约20.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8.3万亩,林下养殖约0.748万亩,采集加工利用7.51万亩,森林景观利用约5.4万亩,先后取得“中江白芍”“中江丹参”等8个原产地证明商标和荣誉称号。2022年林下经济总产值约15.43亿元,今年罗江区调元枣产业示范建设项目还成功入围2023年“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