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羊肚菌又叫羊肚菜,属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珍贵的食、药两用菌,属四大名菌之首,早已被李时珍收录在《本草纲目》中。羊肚菌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效果的活性物质,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羊肚菌的野生资源极其短缺,迫切需要人工栽培的方法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2、繁育技术
羊肚菌人工栽培一般采取子实体接种的方式。
2.1 羊肚菌原种制作
以刚采摘的新鲜羊肚菌为母种,采用孢子弹射法收集羊肚菌孢子。于室温下,7天左右待菌丝爬满培养基后接种。
原种制作:接种需在无菌的接种箱内操作,于25℃以内的环境 避光培养1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培养基。
2.2 羊肚菌栽培种制作
原种选择:选择菌丝生长健康、无杂菌、无变色的原种。羊肚菌菌丝为白色,略微发黄,成熟后产生菌核,菌核为黄褐色,肉眼可见。
栽培种制作:接种须在无菌、无尘、密闭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全程中须进行蒸汽消毒。每支原种可接种栽培种10~15瓶。栽培种菌瓶放置在温度不超过25℃的铁房间内约30天,菌丝长满菌瓶,以出现黄褐色菌核为宜。
3、人工培育技术
3.1林地选择
选择林下地块坡度为0°,腐殖层厚度为3—8cm; 植被类型为次生的落叶阔叶林,乔木树种主要为杨柳科、桦木科、械树科树种,乔木层盖度10%,土壤为透水、透气性良好的黑沙土。
3.2 整地
整地应符合GB/T15776的有关规定。在9月初进行清林,保留全部乔木层,灌木层盖度过高的区段清除部分植株,使灌木层的盖度保持在30%,清除高度超过30cm的草本植物。在清林完成以后,按每亩10斤的用量,均匀撒施熟石灰,以达到整体覆盖的效果为好。使用微耕机对林下土地进行至少两次表土耕作。在距离地面1.8m的位置,利用树干为支撑,采用4针的黑色遮阳网搭建遮光棚。
3.3 造林时间
时间为11月中下旬,尽量安排在阴天。如确实只能在晴天进行,注意不要让阳光直射菌种。
3.4 林下栽植
将人工扩繁的羊肚菌菌种分成直径为4cm的小块。挖开表层土,深度约为5cm,再将菌种块播下,然后覆盖约3cm的细土。播种前2天左右观察土壤是否过于干燥,过干可适当浇水然后晾两天,以求湿度保持合适。
3.5 栽后管理
播种完成以后,立即覆盖黑色地膜,地膜宽度为1米。播种完成15天以后,揭开地膜,以长宽各0.5m的间距均匀放置营养袋。营养袋放置完成以后,将地膜重新盖上。营养袋放置1个月以后,去除地膜和营养袋。出菇期间,要保持覆土湿润,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60%,掌握少量多次的浇水原则,空气湿度最好达到80%~90%的湿度。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林地土壤PH调节
表土耕作效果图
表土耕作效果图
羊肚菌菌种
羊肚菌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