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竹梢枯病
梢枯病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Phaeospermum Yu.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节菱孢属。该病不仅危害高节竹,而且也危害尖头青、雷竹、绿粉竹、紫壳竹、天目早竹、浙东四季竹、毛竹等。
症状
该病危害当年新竹。病菌从主梢、枝梢节叉处和竹杆侵入,后为点状、条状、梭形状或不规则状的黄色病斑,病斑不断扩大,颜色加深,有黄色变成紫色,有紫色逐渐变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再进一步扩展,轻的引起枝枯、梢枯,侵染点多,扩展速度快的导致全株枯死,不久叶子萎蔫、纵卷,后枯黄脱落,剖开病竹,竹腔内组织发褐,其内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期病部灰白,在病部表面上有黑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菌丝多年生,每年病斑不断扩大,以第2、3年扩展快。一般4月份孢子开始成熟,5月上旬至6月上旬新竹放枝展叶时,分生孢子主要借助风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入,潜育期1-2个月,8月份开始发病,9、10月是高峰期,危害严重的植株,当年出现枯枝、枯梢、枯株,轻病株大多在第2、3年的5、6月或9、10月出现枯枝、枯梢、枯株。孢子在竹林中1年可产生多次,由于其它时间竹子已木质化,侵入较难,就不再被侵入。病害的发生与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竹种、竹林密度、气候有关,一般土壤肥力高,发病重,由石灰岩发育来的土壤发病重。在同一片竹林中,高节竹发病最重,而雷竹、尖头青发病其次,红壳竹高度抗病。竹林密度大,发病严重。5、6月放枝展叶期,雨水多,7、8月干旱,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1、在每年的冬季或早春把病枝、病梢、病株清出林外,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平时要加强竹林经营管理,防止竹林过密,可减少病害发生。
2、加强检疫,禁止有病母竹运往新区种植,防止用病株、病梢、病枝筑篱笆等露天用物,以免产生病菌孢子传播蔓延。
3、在病菌侵入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的浓度隔1周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